在介紹這本書之前想先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--馬世芳先生,是不是覺得這名字好像很熟悉可是又一直想不起來,是否聽過一個電台節目叫做"音樂五四三"?
目現在停播雖然這個節了,可是他它舊存在我們的青春之中,有多少個準備學測的孤獨的夜晚,以課本當主食,電台節目當調味,度過那乏味的求學生涯。
不知道大家都怎麼聽音樂?是聽歌詞的情境是否觸動回憶,還是聽伴奏時厲害的吉他solo是用甚麼和弦,抑或只是聆聽旋律的高低起伏,並和大多數人一樣,聽不出大鼓小鼓,貝斯聲音被音響吃掉了也不知道。而我喜歡聽音樂背後的故事更勝過音樂本身,不同的人賦予同一首歌不同的意義,那背後的故事往往令人為之動容。
第一輯 刀子一樣的風
這輯牽涉微政治,先談抗議歌曲,再提及中國青年唱美麗島與秋蟬。而其中一篇文章提到兩岸"滾石三十"的差異,作者是這樣描述的:
畢竟,台灣始終容許那真情帶來的一點點失控與失態,說到底,所謂自由,還不就是這麼一回事。
第二輯 你轉回頭
這章延續第一輯的微政治,一開始就介紹美麗島和龍的傳人還有亞細亞的孤兒等歌曲,這些歌都富有其歷史意義。
他們一再重複的叮嚀,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--美麗島
黃色的臉孔有紅色的汙泥,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懼--亞細亞的孤兒
第三輯 潮流靜聽
這章比較回歸到音樂本身,書寫關於歌手把歌詞唱錯的故事,又或者不是唱錯,是特別的歌有"變體"版本,配合審查用的。其中一篇文章的標題是:文青應當讀詩,讓我自行慚愧,我讀不懂詩,有時候我會懷疑,欣賞詩的人是真的看得懂,還是做做樣子假裝在欣賞。這章的結尾是伍佰和陳昇第一次合作的狀況,滿有趣的。
第四輯 以歌築城
這部分是書寫作者個人人生經驗,以及音樂在他身命中佔有的地位。
總結
這本書介紹了很多的樂團和歌手,還有一些富有意義的歌。用文字這種別於音樂的載體紀錄音樂圈,反而別有一番風味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