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和不認真來悲傷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 

書名:何不認真來悲傷

作者:郭強生

現為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、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教授

類型:散文文學創作

推薦給:喜歡閱讀散文的朋友,以及未來有可能獨自照顧長輩的人

 

書籍介紹:

  這本書紀錄了作者一家人的愛恨情仇,父母哥哥與自己的關係。

從中國逃難來台的父母帶著對家鄉的思念,撫育哥哥與作者,哥哥與作者年紀差距甚大,一直覺得母親偏心,故成年後一心想逃離家裡,到國外念書,然而家中經濟狀況不佳,母親扛下貸款,把全部的現金讓哥哥帶出國念書,然後哥哥在美國成家立業,與家人的緣分淺薄,連哥哥要過世前交代的事都是請朋友轉告,不願親自打電話給父親或自己親手足。

在母親與哥哥相繼因癌症過世後,作者獨自照顧輕微失智症的父親,自己則花蓮台北兩地跑,到後來索性留職停薪,想陪伴父親慢慢走過人生後半段日子,但其實作者父親與作者間也有疙瘩,也許是因為作者的個性像母親,也或許是因為作者身為同志的身分。

書中也提到作者本身感情路上的坎坷,他所期盼的愛情是互相陪伴和參與彼此的生活,有如家人般的穩定便是最大的幸福,然而遇到的對象喜歡追逐新鮮感,或因美國與台灣的遠距離而不得不分開。

 

心得:

  一開始會想讀這本書是因為他的書名,何不認真來悲傷。有一陣子自己的確滿悲傷的,但是住家裡,幾乎沒有所謂的私人空間,無處認真宣洩自己的悲傷,所以想說看看這本書是如何的悲傷法。

小時候視野很小,覺得家都是同一個幸福的樣子,長大後漸漸發現,很多人的家庭狀況精彩的可以寫成劇本。

在那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年紀,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,真正接觸過一些有故事的人之後,才發現所謂的故事都是用傷痕和苦痛熬成的,便漸漸對生活中索然無味的平淡欣然接受。

作者在獨自照顧父親的日子裡,那樣的壓力,那樣的奔波,讓我似乎看到了未來的自己,但我想我可能不像他這麼堅強,所以需要先提早做好準備。

 

文章摘錄:

1.作者問母親是否曾想過當一位女作家,母親的回答

我們那個年代不像你們,婚姻裡是容不下一個女作家的。
你看誰誰誰還有某某某,他們的家庭後來都完了。
而且,有你爸搞藝術就夠了,兩個人都創作,誰來顧家呢? 

2.

家之所以為家,就是因為那些跟隨著父母長輩過日子的痕跡刻紋。

3.

把父母當人看,我們往往都在逃避,因為覺得殘忍-----對自己殘忍。

所有的痛,父母畢竟已經都走過來了。怕痛的,其實是我們。
那麼,父母究竟該不該讓孩子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:
一個家的存在不是天經地義的,而是他們用了多少的辛苦與容忍才換來的。
4.
畢竟,極度的悲慘與人人稱羨的幸福都是少數,說不出口的缺憾與選擇性的遺忘,才是大多數人成長的過程。
我們都可以把失戀翻來覆去說得鉅細靡遺,但對於從家人那兒得不到的、遭背叛的、或被誤解的情感,卻總陷入失語。

5.

你永遠無法,也無需向仇恨者證明甚麼。無須證明自己,只要能了解你的人懂得你就好。
所謂的社會價值觀,都是太虛妄的恫嚇,身邊真正在乎我們的人才是我們的社會。

6.

大家都有故事,但也往往因害怕外界眼光而說不出口。
說出口才發現,人生到最後都大同小異。都有滄桑,也都寂寞,但求一份心安理得而已。
7.
在這個大眾傳媒幾乎已到了無孔不入的年代,很多人都怕錯過了外面在發生的事,到頭來他們其實錯過的是自己,錯過與自己的對話,疏於觀察感悟自己內在所經歷的種種變化。
說穿了,與其期待外在世界能發生甚麼重大的轉變,然後自己的苦悶就能一下解決,還不如來檢視自己的貪嗔痴怨。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散文
    全站熱搜

    愛吃書的天竺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